2023年中国聚甲醛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

【2023年03月 嘉肯行业研究部】

—《2022年中国聚甲醛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节选

 

聚甲醛 (POM),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热塑性工程塑料。是工程塑料中力学性能最接近金属材料的一种工程塑料,被誉为“赛钢”。是金属材料和合金产品的理想替代品。

 

1 反倾销调查

2022年7月,国内聚甲醛生产企业向商务部申请对原产于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的进口共聚聚甲醛反倾销措施进行期终复审调查。国内企业认为,如果终止反倾销措施,进口共聚聚甲醛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有可能继续或再度发生。

该聚甲醛反倾销措施开始于2017年6月,起因是2016年,云南云天化、上海蓝星聚甲醛有限公司、开封龙宇化工公司代表国内聚甲醛产业,向商务部提起反倾销调查申请,对原产于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三地的进口共聚聚甲醛进行反倾销调查。因为上海蓝星聚甲醛公司、天津渤海化工公司的聚甲醛生产装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迫停产。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过去五年,在反倾销措施的作用下,国内产业获得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但生产经营状况仍然不稳定且比较脆弱。如,开工率维持在90%左右;国内市场需求增长,但本土产品所占份额近两年来在下降,2022年1季度市场份额约50%,与2020年高峰期相比下降了8 个百分点。

商务部反倾销措施,只是暂时稳住了本土聚甲醛产业颓势,过去五年并没有让本土产业便得更强大,进口量依然在持续增长,而出口量维持在低位(见下图)。

 

2 国内聚甲醛产业格局

2022年,国内运营聚甲醛生产装置的企业有8家,有效产能45万吨。

两家纯外资企业,旭化成聚甲醛(张家港)有限公司和宝泰菱工程塑料(南通)有限公司,成立时间早,工艺技术先进,产能共8万吨。

本土企业有6家,分别为云天化、神华宁夏煤业、唐山中浩化工、兖矿鲁南化工、开封龙宇化工和中海油天野化工公司,合计产能37万吨。

已经停产的两套生产装置,是上海蓝星聚甲醛有限公司和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产能共10万吨(生产企业名单见下图)。2011-2015年间筹建或未投建的生产装置近6套,规划产能超过30万吨。

聚甲醛产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单条生产线需要投资4亿多,本土企业虽然规模占优,但国内单家生产企业的装置产能较小,单家企业的平均产能不足6万吨,国内聚甲醛产业的集中度和规模效应明显偏低。

另外,本土企业运行的聚甲醛生产装置均为外部引进技术,前后八家本土企业均没有发展出自身的工业化技术。技术来源于三家,香港富艺、波兰ZAT及韩国P&ID公司。

云天化公司工程师介绍,与美国杜邦和日本旭化成公司的工艺技术相比,这些都属于二流技术,香港富艺技术没有在市场中得到数据验证,聚甲醛装置运转不稳定;波兰ZAT 技术受TOX 精制工艺路线限制。这些局限性导致国内企业在装置规模、产品单耗、品种数量、加工技术以及高端改性产品等方面,与领先企业有较大差距。

而且,核心设备聚合机也被进口设备垄断,近几年多家采用香港富艺技术的生产企业停产退出,也几近宣告了该技术没有市场前景了。技术的代差让本土企业发展面临技术瓶颈。

没有能力研发突破的企业注定要被市场淘汰。

上海蓝星聚甲醛有限公司,前身是上海溶剂厂,是国内最早一批研究聚甲醛生产工艺的企业,还曾建立过千吨级规模的生产装置,相比而言,公司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2008年公司依托母公司蓝星石化率先引进香港富艺技术,建成产能4万吨的聚甲醛生产装置,2010年投资对原有装置大幅改造;2014年,该生产装置因成本过高停产至今。2022年,母公司蓝星石化拟股权出售转让,完全退出聚甲醛市场。

上海蓝星聚甲醛公司的经营失败,对后来投资者是一个巨大的警醒。聚甲醛产业入门容易,生存艰难。

 

3 企业产业背景

近年来,国内聚甲醛行业新进入者多为煤炭能源企业,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因为产业链优势,聚甲醛工艺均以甲醇为主要原材料,通常情况下,甲醇占聚甲醛生产成本比重约30%。生产过程中甲醇、蒸汽和电消耗量是影响产品成本的主要因素。

二是,2008年后国内大型煤炭企业均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叠加正处在信贷扩张鼓励投资的周期。聚甲醛作为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且进口依赖度高,自然引发煤炭能源企业的投资热潮。2011-2012年间除已经开工的开滦中浩化工和兖矿鲁南化工外,规划开工的项目还有内蒙古林峰化工有限公司、山西焦煤集团、大同煤矿集团、湖北宜化集团和蒙能国际能源开发公司等。

这些煤炭能源企业在工程塑料和精细化工领域并无相关技术积累。

 

4 聚甲醛产业过去

我国聚甲醛开发研制工作始于1959年,与发达国家同步,初期中科院化学所和吉林化工等开展了甲醛聚合制均聚甲醛的研究,随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沈阳化工研究院、安徽化工研究院等开始了三聚甲醛开环聚合制共聚甲醛的研究。

1965年底吉化石井沟化工厂采用长春应化所的科研成果制出了我国第一批共聚甲醛,1969年建成了中试生产装置,后来经过技术改造,生产能力提高至1000吨/年。

上海溶剂厂(上海蓝星聚甲醛有限公司的前身),1965年在实验室打通了溶液法聚合在内的聚甲醛工艺全过程;1970年建成了年产100吨的小型聚甲醛生产装置。到90年代,该厂年生产能力达到1700吨。

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需求应用,我国共聚聚甲醛产业发展缓慢,在20世纪之前中国一直没有研发出自己的万吨级聚甲醛生产装置。
这两家企业所积累的工艺技术也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1997年,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其天然气化工的副产物甲醇为原料,采用波兰ZAT共聚甲醛生产工艺,于2001年,建成国内第一套万吨级共聚聚甲醛装置。国内聚甲醛产业重新开始工业化进程。

 

5 差距与方向

对韩国、泰国和马来西亚产地的聚甲醛反倾销措施,产业保护有必要,但终究只是权宜之计。而且其有效性值得商榷。

过去五年,进口量依然在持续增加,韩国的进口量所占比重在减少,但日本的聚甲醛产品进口量在大幅增加(见下图)。

唐山中浩化工公司工程师韩嘉宾承认,目前国内聚甲醛企业受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的限制,只能生产中级和低端产品,产品的平整度比较严重,只有细微差别,国内市场低端产品结构过剩的产业格局将继续存在。 不过,国内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产模式,能够大批量生产聚甲醛产品。他认为接下来企业的发展方向,是提高生产力、升级产品、扩大应用范围。

国内企业面临的困境都需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去突破解决。

目前本土聚甲醛生产企业中,研发投入最强的是兖矿鲁南化工有限公司,相关有效技术专利数量最多。

其次是唐山中浩化工有限公司,它依托母公司开滦能源化工、兄弟单位唐山开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聚甲醛及塑料制品的工艺研发。这两家公司均积极联合国内大学合作研发,如四川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n.com

—完—

报告下载《2023年中国聚甲醛行业市场竞争分析报告》PDF版本

[——报告转载请注明出处:嘉肯咨询研究部 www.charcoln.com]

更多行业研究报告,请联系我们:www.charcoln.com
上海嘉肯市场咨询有限公司
行业研究部 刘小姐 136 3665 0908